(版權屬王文倫醫師所有,歡迎分享但禁轉貼內文)
所謂的「早期食道腫瘤」,是指癌細胞只局限在表淺的食道黏膜之內,在治療方面,以往是以外科手術切除為主,將食道及腫瘤切除之後,還必須利用胃或大腸重建一個運輸食物的管道,所以病人得面臨一個「開膛剖腹」大手術,術後的生活品質也往往會受到影響。
隨著內視鏡治療技術的進展,早期的食道癌可以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,將病變處完全削除,患者不但不需再開大刀,而且食道本身仍可完整保存,對於病患術後的生活品質有顯著的提升,但是對於食道的廣泛性病變,或長型的巴瑞氏食道症,不但技術上有一定的困難度,而且有較高的併發症發生機率,尤其是術後往往會產生食道狹窄。
近年來,發展出另一項新的早期食道癌及其癌前病變根除術,即內視鏡射頻消融術(Radiofrequency Ablation, RFA),由於操作簡便且併發症少,因此逐漸受到大家重視。
內視鏡射頻消融術,於2001年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(FDA)許可應用於治療食道病變,台灣也在2009年經衛生署核准上市使用,目前市面上的內視鏡射頻腫瘤去除術可依電極板的種類分成環狀(HALO 360)及局部(HALO 90)兩款系統,經由特殊的設計,電極板通電後,可均勻地將食道表皮燒灼於固定深度(0.1cm )內,如此一來,不至於因燒灼過深而產生食道穿孔或術後狹窄的併發症;醫師在內視鏡的操作下,只需將特製的電極板置入患者食道中,之後再接通電流,依序將整段食道病變完整電燒去除即可。
義大醫院應用內視鏡射頻電燒術治療早期食道腫瘤(包括鱗狀細胞腫瘤或巴瑞氏食道症)的卓越成效:自從2010年底,本院開始引進此一技術來治療罹患早期食道腫瘤的患者,迄今,治療的經驗及個案數不但領先全國,在早期食道鱗狀上皮癌的治療經驗更是獨步全球,本團隊也多次應邀在消化醫學會上發表治療的成效並提供經驗分享,關於超長(大於十公分)食道鱗狀上皮癌方面的治療成果,更發表於知名醫學期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