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文倫
(版權屬王文倫醫師所有,歡迎分享但禁轉貼內文)
(版權屬王文倫醫師所有,歡迎分享但禁轉貼內文)
RFA和ESD都是近年來快術進展的內視鏡技術,但兩者各有優缺點,如下圖所示:
根據過去文獻報告以及本團隊過去的研究發現:
治療巴瑞氏食道症: 綜合分析了22個研究,發現RFA和ESD的治療成效不相上下 (92% VS. 95%),但RFA的併發症明顯比ESD少了許多。也因此,在國內外,RFA已成為治療巴瑞氏食道症的主流方式。
治療食道鱗狀細胞腫瘤 (早期癌或癌前病變):
根據我們過去研究發現,ESD平均手術進行時間需2小時,但RFA只需35分鐘,這是顯著的差異;RFA和ESD的治療成效不相上下(94% VS. 97%),但RFA的併發症較少,尤其對於較廣泛型的病灶,RFA的術後狹窄機率明顯比ESD少了許多,且後續所需氣球擴張術的次數以緩解狹窄所造成的吞嚥困難症狀,在RFA後的狹窄也明顯比ESD少了許多。
但由於RFA無法取得術後檢體以評估是否達到完治的地步,因此選擇RFA的適應症需更加嚴謹,根據目前我們的研究結果,建議RFA可用於完全平整型的原位癌或癌前病變。
也由於如此,根據目前最新版美國癌症治療指引,對於早期食道鱗狀細胞原位癌,建議可以優先採用內視鏡治療,包含ESD 或RFA都可以;但對於早期食道鱗狀細胞癌(第一期),則建議優先採用ESD。